欢迎访问地球卫士!
地球卫士

  • 联 系 人:孟先生
  • 联系电话:15910324955
  • 手      机:15910324955
  • 邮箱地址:506775541@qq.com

AI界的七大未解之谜:OpenAI丢出一组AI研究课题

2018-2-21 1366 A- A+

 1. Slitherin

  难度指数:☆☆

  实现并解决贪吃蛇的多玩家版克隆作为Gym环境。

  环境:场地很大,里面有多条蛇,蛇通过吃随机出现的水果生长,一条蛇在与另一条蛇、自己或墙壁相撞时即死亡,当所有的蛇都死了,游戏结束。

  智能体:使用自己选择的自我对弈的RL算法解决环境问题。你需要尝试各种方法克服自我对弈的不稳定性。

  检查学习行为:智能体是否学会了适时捕捉食物并避开其他蛇类?是否学会了攻击、陷害、或者联合起来对付竞争对手

 2. 分布式强化学习中的参数平均

  难度指数:☆☆☆

  这指的是探究参数平均方案对RL算法中样本复杂度和通信量影响。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平均每个更新的每个worker的梯度,但也可以通过独立地更新worker、减少平均参数节省通信带宽。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内,我们都有不同参数的智能体,可能出现更好的探测行为。另一种可能是使用EASGD这样的算法,它可以在每次更新时将参数部分结合在一起。

  3. 通过生成模型完成的不同游戏中的迁移学习

  难度指数:☆☆☆

  这个流程如下:

  训练11个Atari游戏的策略。从每个游戏的策略中,生成1万个轨迹,每个轨迹包含1000步行动。

  将一个生成模型(如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提出的Transformer)与10个游戏产生的轨迹相匹配。

  然后,在第11场比赛中微调上述模型。

  你的目标是量化10场比赛预训练时的好处。这个模型需要什么程度的训练才能发挥作用?当第11个游戏的数据量减少10x时,效果的大小如何变化?如果缩小100x呢?

 4. 线性注意Transformer

  难度指数:☆☆☆

  Transformer模型使用的是softmax中的软注意力(soft attention)。如果可以使用线性注意力(linear attention),我们就能将得到的模型用于强化学习。

  具体来说,在复杂环境下使用Transformer部署RL不切实际,但运行一个具有快速权重(fast weight)的RNN可行。

  你的目标是接受任何语言建模任务,训练Transformer,然后找到一种在不增加参数总数情况下,用具有不同超参数的线性注意Transformer获取每个字符/字的相同位元的方法。

  先给你泼盆冷水:这可能是无法实现的。再给你一个潜在的有用提示,与使用softmax注意力相比,线性注意转化器很可能需要更高的维度key/value向量,这能在不显著增加参数数量的情况下完成。

  5. 已学习数据的扩充

  难度指数:☆☆☆

  可以用学习过的数据VAE执行“已学习数据的扩充”。

  我们首先可能需要在输入数据上训练一个VAE,然后将每个训练点编码到一个潜在的空间,之后在其中应用一个简单(如高斯)扰动,最后解码回到观察的空间。用这种方法是否能得到更好的泛化,目前还是一个谜题。

  这种数据扩充的一个潜在优势是,它可能包含视角变换、场景光纤变化等很多非线性转换。

这种数据扩充的一个潜在优势是,它可能包含视角变换、场景光纤变化等很多非线性转换。

  6. 强化学习中的正则化

  难度指数:☆☆☆☆

  这指的是实验性研究和定性解释不同正则化方法对RL算法的影响。

  在监督学习中,正则化对于优化模型和防止过拟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包含一些效果很赞的方法,如dropout、批标准化和L2正则化等。

  然而,在策略梯度和Q-learning等强化学习算法上,研究人员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正则化方法。顺便说一下,人们在RL中使用的模型要比在监督学习中使用的模型小得多,因为大模型表现更差。

  这儿有一篇老论文供参考:

  http://sologen.net/papers/RegularizationInReinforcementLearning(PhD-Dissertation-Farahmand).pdf

  7. Olympiad Inequality问题的自动解决方案

  难度指数:☆☆☆☆☆

  Olympiad Inequality问题很容易表达,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需要巧妙的手法。

  建立一个关于Olympiad Inequality问题的数据集,编写一个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的程序。目前还不清楚机器学习在这里是否有用,但你可以用一个学习的策略减少分支因素。

  最后,附OpenAI原贴地址:

  https://blog.openai.com/requests-for-research-2/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量子位」,搜索「QbitAI」即可关注。

 

上一条:传统电池加超级电容,改写了电动零百加速2秒大关

下一条:可拉伸145% 日本研发成功柔性LED健康显示屏

 

[返回列表]


版权所有:地球卫士网   京ICP备11044081号-1

地址:北京市延庆县

电话:15910324955 手机:15910324955 传真:010-8888888 邮件:5067755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