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遂(公元683――727年),即僧一行,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称为沙门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还呼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学家,真言宗将其列为传持八祖之一。张遂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他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当时印度的三角学知识。此外,张遂也是佛教密宗的领袖,著有密宗权威著作《大日经疏》
张遂(僧一行)少聪敏。学行过人。博览经史。尤精于天文、历象、阴阳五行之学。见重于代。据《旧唐书》本传载。时年二十的一行。得京都著名道人尹崇所送一本西汉扬雄所著的《太玄经》。一行很快即通达其旨。写出《太衍玄图》、《义诀》各一卷。阐释晦涩难懂的《太玄经》。为尹崇所推崇。称“此后生颜子也”。从此名声大振。
另据《宋高僧传》记载。一行曾长途跋涉三千里。至天台山国清寺向一个隐名大德研习数术,造诣更深,名声更震。一行为密教高僧,人称一行阿阇梨,为密宗传持八祖之一,被尊称为天师。一行品行高迈,刚正不阿。时武则天之侄武三思炙手可热,慕其学行,为赢得“礼贤下士”的美名就有意拉拢他,张遂不愿为之所用,又怕因此而遭到迫害,于是逃到河南嵩岳寺剃度出家,取法名为“一行”。
二十一岁弃俗。随荆州的弘景禅师出家。
开元五年(717),玄宗强行征诏一行入京,受到玄宗的特别优待。
开元七年(719),印度高僧金刚智入京,一行追随其后,并施弟子之礼。又受金刚经诀,协助译经。
开元九年(721),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月食的时间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从此,一行就开始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的工作。
开元十一年(723),为了测定星体位置的需要,一行与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等人制成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
开元十二年(724),一行根据修改旧历的需要,又组织领导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也是一次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
开元十三年(725),善无畏来长安弘教,一行受胎藏法,在洛阳的大福先寺助善无畏共同翻译《大日经》七卷等,并著《大日经疏》二十卷,成为解释密宗理论的重要著作。又汇编经、律、论要文为《摄调伏藏》十卷(已佚)。一行与玄宗过从甚密,谈经论道,出入宫廷,同登寺阁。在京城的近十年中,一行一直在两京从事科学研究和宗教传播活动。
玄宗览奏开元十五年(727)九月,禅师卧病不起。十月八日在长安华严寺圆寂,行年四十五岁,僧寿二十四。葬于铜人原。其过早谢世,玄宗痛悼,叹日:“禅师舍朕!”追赐其谥号为“大慧禅师”,并亲自为禅师撰写碑文《御制大慧禅师一行碑铭》:“长无暇日,日诵万文。深道极阴阳之妙,属辞尽春秋之美。”
据《旧唐书·一行传》记玄宗“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可见朝野上下对一行非常敬仰。一行无传法弟子,法脉遂绝。
【人物贡献】
首创唐代新历《大衍历》
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修订历法,在经过几年的天文观测及准备工作后,于开元十三年(725)才开始编历。他用两年时间写成历法草稿,并定名为《大衍历》。
《大衍历》以刘焯的《皇极历》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了《皇极历》。《大衍历》共分为7篇,即步中朔术、步发敛术、步日躔术、步月离术、步轨漏术、步交会术、步五星术。《大衍历》发展了前人岁差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计算食分的方法,发现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新的二次方程式求和公式,并将古代“齐同术”(通分法则)运用于历法计算。
一行在完成《大衍历》的同年不幸去世,当时只有45岁。开元十七年(729),《大衍历》颁布实行,并一直沿用达八百年之久。经过验证《大衍历》比当时已有的其他历法,如祖冲之的《大明历》、刘焯的《皇极历》、李淳风的《麟德历》等要精密、准确得多。《大衍历》作为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历法,相继传人日本、印度,在这两国也沿用近百年,极大地影响了这两个国家的历法。
1.发现星体运动规律,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阳离地球近的科学论点。
一行在天文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进一步发现和认识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废弃了沿用长达八百多年的二十八宿距度数据,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阳离地球近的科学论点。
2.制成水运浑天仪、黄道游仪。
当时有个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设计了一个黄道游仪,并已经制成了该仪器的木头模型。在一行的支持和领导下,于开元十一年(723),用铜铸造成此仪器。这台仪器既可以用来测定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可以用来测定月亮和星宿的位置。
同年,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在继承张衡“水运浑象”理论的基础上又设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
3.世界上首次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
一行组织了一批天文工作者利用这两台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取得了一系列关于日、月、星辰运动的第一手资料。他还组织人力在全国各地测量日影,实际上这就是对地球子午线的测定,这是一行在天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
从开元十二年(724)起,一行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天文大地测量工作。他在全国选择了12个观测点,并派人实地观测,自己则在长安总体统筹指挥。其中负责在河南进行观测的南宫说等人所测得的数据最科学和有意义。他们选择了经度相同、地势高低相似的四个地方进行设点观测,分别测量了当地的北极星高度,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时日影的长度,以及四地间的距离。最后经一行统一计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即现在的129.2公里)的结论。这虽然与1度长111.2公里的测量值相比有较大误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子午线实测,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就曾评价一行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一行在天文历法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所重视的实际观测的科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在他之后,实际观测就成为了历代天文学家从事学术研究时采用的基本方法,引导着学者们译解了一层层的天文奥秘。
一行作为高僧,翻译了《大日经》,并撰写了阐释密宗理论的权威著作《大日经疏》。在中国密教发展史上。唐代密宗的最终形成。一行是不可缺少的善无畏、金刚智两个密教大师之所以能够受到皇室的支持,王公显贵们的拥戴,其他诸教诸宗的默认,都是一行的缘故。
一行首先从理论上将印度密教本土化,确立了唐代密教的理论体系,使唐代密宗也具有同其他宗派一样的哲学理论。以后不论是受金刚密法的弟子,还是受胎藏密法的弟子,不论是日本东密的大师,还是日本台密的大师,释经论法都以《大日经疏》为依据。《大日经疏》对中国密教学的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密教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把善无畏所译的《大日经》在唐土固定化而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的弟子——一行禅师。一行对中国密教的影响和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物著述】
一行在精通数学、历学、天文学方面也具有卓越的才能,有很多著作留存。
唐玄宗命一行考究前代诸历法,改撰新历。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53卷,编入《旧唐书·历志》和《新唐书·历志》中,大衍历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据《大唐新语》:“以玄宗诏于光大殿改撰历经,乃撰《开元大衍历》一卷。《宋史·艺文志》中载僧一行著《开元大衍历议》十三卷,《历议》十卷,《历成》十二卷,《历书》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凡五部五十卷,未及奏上而卒。”(《太平广记》卷215《一行》)
另有他著《易论》十二卷,《心机算术》一卷,《宿曜仪轨》,《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七星护摩法》等;
从科学史研究的一面来看,一行有许多的研究成果,称其为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亦不为过。著作亡逸,仅存书名者。据《旧唐书》的《方技传》能看到的有《大衍论》三卷。
一行以其天文历法和数学上的成就在全国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一行是历史上实测子午线的第一人,同时,作为《开元太衍历》的著者,是天文历算的大家,在世界历学、天文学史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唐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由于一行的崇奉,善无畏、金刚智所传密教才得到皇室的支持,可以说,唐代密宗受数代皇帝的崇信和大力支持,不能忽略一行的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其在长安、洛阳的十年中,积极从事密教的弘传,传译密典,为唐代密宗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唐代密宗实际上是由“开元三大士”及他们共同的弟子一行创建的。
一行是我国唐代汉族杰出的天文、历法、数学家和佛学家。他的成就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一行擅长天文、历算、祈雨、咒术,深得民众的信赖。因此,有关他的神异传说很多。 从以下数条可知,一行在当时是一个神异非凡,无所不能之人,深得民众拥戴。虽说上述笔记材料多为道听途说,不可作为信史,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当时的确有大量有关一行的神异传说流播于世。一行作为当时著名的科学家,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深得帝王的宠信及民众的敬仰。其与密教结缘,弘教者充分利用其知名度,将匪夷所思的神术异能集一行的言行中,以逞密教神异,其中就有许多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道术。
据《酉阳杂俎·前集》卷3《贝编》:“僧一行穷数有异术,开元中尝旱,玄宗令祈雨,一行言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上令于内库中遍视之,皆言不类。数日后,指一古镜,鼻盘龙,喜曰:‘此有真龙矣。’乃持人道场,一夕而雨。”
其能量超凡,博学多闻,记忆力超群,能兴风起雨。《酉阳杂俎·前集》卷5《怪术》记一事: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日:“师何能?”对日:“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藉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唐代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唐朝高僧一行少年家贫,为一老婆婆救济,功成名就后,那老婆婆求于门前:其子因杀人入狱,求一行帮忙。这却为难了一行,老婆婆虽有恩于他,而自己又不能枉法,遂拒绝。老婆婆大怒,道其负恩,一行很苦恼,只好作法。
一行叫人在寺院空房里置放了一口大瓮,随后叫过来两人,授之以布囊,说:“某大街有一处废园,你们在中午时分潜伏其中,及至黄昏,定有东西进来。当捉到第七只时,就可以把袋子系上了。要是跑了一只,拿你们是问!”两手下同声说谨记,后潜于园中,黄昏前果有一群东西冲来,细观之,乃是猪。两手下张囊以待,正好捉了七只,献于一行。一行大喜,叫人把猪装进大瓮,加盖糊泥,题梵字于其上。
转天一早,唐玄宗紧急召见一行:唐玄宗:“太史奏报,昨夜北斗星不见,此为何兆?” 一行:“北魏时火星于夜空中失其位,天下大乱,现在北斗星消失,自古以来还没有过,可能要出乱子了!” 唐玄宗:“有什么办法弥补呢?” 一行:“唯有大赦天下,释放一切犯人,当然也是试试看。” 玄宗皇帝随之应允。当夜,北斗七星即出现一颗,随后每天多一颗,七日后全部出现,恢复正常。
在这个故事里,一行通过法术,间接地救了老婆婆的儿子。说起来,唐玄宗时,确实有过一次因出现奇异天象而大赦天下的事。难怪段成式说:“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可见当时该传说风行一时。
另外,通过这个段子,我们也晓得了原来北斗七星都是猪神。在《酉阳杂俎》中,这则故事的原文如下: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奴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奴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寸,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故事的主人公一行是唐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长记忆,精历算,关于这一点,在《酉阳杂俎》中还有一个故事:一行在宰相张说的府邸观看大唐第一围棋高手王积薪下棋,在此之前一行本不通围棋,但看了一局后,便与王积薪对弈,竟不相上下,后笑对张说言:“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即我之所以能够跟王老师成为对手,只是因为我在下棋时讲求争先罢了,假如下棋的人都念我的四句口诀,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围棋国手啦!”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太过夸张,不过也未必全是虚构。后来,明朝的王世贞在《弈问》中对一行敌过王积薪之事表示肯定,认为精通数学历算的一行下出好棋不是没有可能。那么,一行的四句口诀是什么呢?《酉阳杂俎》中没记录下来。
一行既为高僧,初不为玄宗皇帝所知,二人第一次相见时,皇帝问:“禅师何能?”一行说:“善记。”皇帝遂命左右取宫人户籍以示,一行观后而还,随后一一背诵,只字不差。皇帝下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一行初于嵩山拜师于普寂禅师,后游历四方,曾至浙江天台国清寺,又拜该寺高僧为师,学习历算之法。后得道奇人邢和璞说:“一行,圣人再世!”开元末年,一行回嵩山普寂禅师那儿,拜见后,附耳密语,普寂唯说:“是,是。”语毕,一行入室,关门圆寂。
一行在世时,曾发明了不少观测天象的仪器,并修正了多颗恒星的位置,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开元年间成功地测量了子午线。在唐朝时能操作以上工程,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一千多年后,为纪念这位出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星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唐开元十五年,一行禅师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后李林甫擅权于内,安禄山弄兵于外,东都为贼所陷。天宝中,乐人及闾巷好唱胡《渭州》,以回纥为破。后逆胡兵马,竟被回纥击破。国风兴废,潜见于乐音。时两京小儿,多将(“将”原作“小”。据明抄本改。)钱摊地,于穴中更争胜负,名曰投胡。后士庶果投身于胡庭。两京童谣曰:“不怕上兰单,唯愁答辩难。无钱求案典,生死任都官。”及克复,诸旧僚朝士,系于三司狱,鞠问罪状,家产罄尽,骨肉分散,申雪无路,即其兆也。(出《广德神异录》)
【译文】
唐朝开元十五年的时候,一行禅师临死的时候,曾给皇帝留下了一封信说:“有一天,千万不要用宗子做相,蕃臣做将。”后来李林甫在朝庭内独揽大权,安禄山在朝庭外发动兵变,东都被逆贼所攻破。天宝年间,那些乐人以及里巷都喜欢唱胡地的《渭州》曲,唱回纥为“破”音。后来逆胡安禄山的兵马,竟然被回纥所打败。因此说国家形势的好坏,在乐音里可以暗示出来。当时两京的小孩,大多数喜欢把钱摆在地上,在穴中争夺胜负。并把这种做法叫做“投胡”。以后士大夫和庶民果然投身到了胡庭。两京有童谣说:“不怕上兰单,唯愁答辩难。无钱求案典,生死任都官。”等到夺回了被占领的地方,那些从前的官吏及士大夫们被绑在了三司狱,审讯罪状,最后他们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无路申冤雪耻。这就是那童谣所预兆的啊。
上一条:关于大科学家的流言蜚语:牛顿没被苹果砸,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笨
下一条:十个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版权所有:地球卫士网 京ICP备11044081号-1
地址:北京市延庆县
电话:15910324955 手机:15910324955 传真:010-8888888 邮件:506775541@qq.com